何应钦逃到台湾后,赴日本看冈村宁次,不间断吹捧蒋介石仍遭弃用
-
1945年9月9日,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。那天,冈村宁次在南京代表日本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。
这个著名的历史场景,每个中国人都曾在教科书里看到过,当时代表中国接过日本投降书的是国民党二号人物何应钦。
在那个关键的场合,何应钦的表现让人失望,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,他后来还专程去日本拜访了冈村宁次。
【1.招之则来】
说起何应钦,就绕不开黄埔军校这个话题。这所学校堪称近代中国最有名的军事学府,从这里走出了众多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和政界要人。
1924年,黄埔军校正式创立,其宗旨是为国民党打造一支既忠于政党又献身国家的革命武装力量。当时,作为创始人的孙中山先生,亲自任命蒋介石担任校长一职。
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,同时培养亲信,主动拉拢了何应钦。何应钦和蒋介石有着相似的背景,都曾在日本留学。
重要的是,何应钦曾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。这所学校在日本非常有名,培养了很多高级军官,这些军官后来都成为了侵华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。
蒋介石看中了何应钦的人脉关系,因为他有不少同学朋友都在教育界和军界。考虑到这些因素,蒋介石决定请何应钦出任黄埔军校的总教官一职。
蒋介石原本只是黄埔军校的校长,手里没什么实权,算是个边缘人物。后来他能迅速崛起,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,这其中少不了何应钦的帮忙。何应钦在蒋介石身边扮演了重要角色,甚至被称为蒋介石的“大管家”。
【2.中看不中用】
何应钦打仗水平不行,几乎每战必败,确实不是带兵打仗的料。不过他和日本人关系不错,老蒋就始终把他留在重要位置上。
日本宣布投降当天,何应钦替蒋介石出席受降仪式。没想到这事被各大媒体曝光后,他却成了众人眼中的"软骨头"。原来是因为他对日本人的态度过于谦卑,让老百姓看了都觉得丢脸。
日本向我们投降,冈村宁次低头认错是理所当然,可何应钦为何也要跟着日本人卑躬屈膝?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感到不齿。
当时有说法称,由于会场布置的关系,桌子横在中间,何应钦只能俯身去接投降文件。
大家对这个说法并不买账,因为何应钦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亲日分子,尽管他自己始终不肯承认这一点。
尽管嘴上不说,可白纸黑字摆在那儿,何应钦确实私下和日本人签了那份损害国家利益的《何梅协议》。这事儿一出,他立马被扣上了"卖国贼"的帽子,成了众人唾弃的对象。
对蒋介石来说,何应钦有个重要作用,就是能通过他与日本搭上线,在关键时刻争取到日本方面的支持。
【3.挥之则去】
对蒋介石来说,何应钦本是个重要人物,但到了台湾后,为何只让他担任一些没什么实权的职务呢?这背后的原因要从何应钦曾经严重得罪蒋介石说起。
那时候,蒋介石刚从黄埔军校起步,根基不稳,权力有限。在各方军阀的激烈争斗中,他是如何战胜桂系军阀的呢?
因此,在桂系军阀施压要求蒋介石辞职的关头,何应钦并没有站出来力挺蒋介石,而是选择了躲在一旁,一声不吭。
蒋介石被人背后捅刀,被迫辞职。原本以为他和何应钦就此分道扬镳,谁知何应钦在某些事上不靠谱,但在别的事情上却挺靠谱。
举例来说,他们签订了《何梅协议》,为蒋介石在日本方面争取了一些好处。这两人勾结在一起,对抗日态度消极,结果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和谴责。
张学良等人为了促使蒋介石看清形势,在西安采取了行动。何应钦试图解救蒋介石,计划对西安进行空袭,这一做法引发了争议。
很多人猜测何应钦是想借这个机会干掉蒋介石,自己上位。尽管外界对何应钦的做法众说纷纭,但蒋介石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,反而在解除禁令后,给何应钦安排了一个不错的职位。
尽管蒋介石公开表示要"团结对外",但他实际上还是对抗日持消极态度。与此同时,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,何应钦与日本人的接触反而变得更加频繁密切了。
这里面的门道显而易见,不用深究就能看透。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,何应钦为了给蒋介石找靠山,特意跑了一趟日本,去见了冈村宁次。
哪怕他在冈村宁次面前把蒋介石吹得天花乱坠,可回到台湾后,他也没捞到什么实权,只混了个清闲的差事。
原因在于,当蒋介石最需要支持时,他没能及时表态,这让蒋介石心存不满。但由于他具备一定的亲日背景,蒋介石对他采取了一种既利用又疏远的态度,需要时就召来,不需要时就打发走。
他这人没什么大志向,只是随波逐流,跟着形势走。到了台湾后,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,但他也不去争抢,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度过了晚年,最后还比蒋介石活得更长。
参考信息:
《蒋介石如何收回何应钦的军权》,人民政协报,2017年2月23日。
《旧中国外交受辱:何应钦两次遭日本军官欺压》,世界新闻报,2007年12月5日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